台灣投資人喜歡以殖利率做為挑選股票的依據,到底殖利率是什麼?配息和配股的殖利率各要怎麼計算呢?
公司以營利為目的,每年都會從盈餘中分配一些紅利給股東,這也是我們聽到的配股或配息,「配股」指的是配發股票股利,而「配息」則是配發現金股利。
當我們把錢存在銀行時需要考慮「年利率」,買屋當包租公包租婆要考慮「租屋報酬率」,如果是要買股票則需要關注「殖利率」。
那殖利率到底是什麼呢?一般所謂的殖利率通常是指現金殖利率,根據維基百科,現金殖利率是將股利除以股價計算而得,通常會以百分比表示。
這個數據也被投資人想像成投資股票能領到多少利息的概念。
將現金股利除以平均價格,就是「平均現金殖利率」。
平均現金殖利率=現金股利÷平均股價
近期無論是美股或台股,波動性都很大。
在美股,我們看到散戶集體炒作尬空小型股,動輒50%以上的漲幅,看到大型股,1%以上漲跌幅已經習以為常。財報好的不見得漲,快倒閉的被炒翻天。
在台股,我們看到平常穩健的台積電,在幾個交易日內創了新高,又在幾個交易日內回跌,那是上下10%以上的波動。看到航運股炒翻天後,很快跌落,套了一堆人。
「哎,當初怎麼沒買」
「現在進去還有得賺」
「哎,當初如果在那邊賣掉,現在接回來就賺了」
可能很多人看到股價起起伏伏,心裡會有這些念頭,這很正常。剛進入股市的時候,我也常有這些念頭,即便是現在,偶而還是浮現這些小誘惑。
但經驗告訴我的是,不要隨市場起舞,市場越是躁動的時候,越是該保持冷靜理性。
這篇文章分享一些可以讓我保持理性的思考方式。
股票市場反應的是群眾心理,在此時,它就像一個得了躁鬱症的人,一下子大喜,一下子過度大悲。大喜反映的是群眾一窩蜂地衝,股價過度反應 ,大悲反應群眾一窩蜂地逃,股價可能會超跌。
特別是現在市場熱度提高,參與的人變多,整個市場也更加喜怒無常,這時候保持冷靜的好處是什麼呢?
原本你想增加部位的股票,在過度悲觀或恐慌的情緒下,有可能被過度拋售,這就是撿股票的好機會。保持理性,等待的就是這種機會。
有一些思考或習慣,能幫助我保持理性,練習久了,覺得受益良多,分享給大家:
1. 不要每個來的球都想揮棒
2. 投機的快錢,不是我能賺到的錢
3. 我的錢,用來投資公司的長期成長
4. 站在這裡,往三年後看,這間公司會如何?
5. 減少或增加了某個配置,對整體資產是好的嗎?
「哎,當初怎麼沒買」
看到航運股飆漲,沒賺到很可惜嗎?如果盲目揮棒,很可能我現在住在套房裡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球帶,以航運股為例,如果平常就有在關注,有能力從貨櫃指數與總體經濟的變化看出一些蛛絲馬跡,在市場還未關注的時候佈局,那麼這是屬於你的好球帶。反之,如果在市場已經大量關注的時候,才去揮這個棒子,揮空的機率是蠻高的。
美股GME不到一個月漲10倍,讓許多散戶賺了錢(但之後應該也會讓許多散戶虧了錢),參與這樣瘋狂的投機事件,基本上就是賭博。既然是賭博,小賭怡情,大賭傷身,用1股去體會市場的瘋狂,放空的風險,高價買入瞬間腰斬的感覺,也許是蠻值得的。
但這樣的錢,賺與賠都是運氣,這不是投資而是賭博,拿去賭博的錢原本就要把輸光當作是可能的風險。
無法預估的短期市場行為,跟賭博很像,進入賭場前,先別想賺錢,先想一下這筆錢賠光會不會痛。
台積電快速上漲的過程,反而讓我不安,因為那會讓躁動的情緒出來騷擾我:
「短期漲這麼多,股價已反應一年後,該減碼嗎?」
「哎,當初如果在那邊賣掉,現在接回來就賺了」
價格就像小狗,有時候跑在主人前面,有時候在後面,但很難去預測牠的行為。能確定的是小狗會回到主人身邊,而你得知道主人往哪裡走去。
持有股票就如同持有公司的一部分,如果看好長期的成長趨勢,持有好公司的股票,不應該輕易賣出。短期來回作也許能賺到錢,但我更享受公司成長帶來的資本利得。
如果對這個問題,答案不是很清楚,那就不應該成為主要持股。核心持股應該是令人安心的,需要對公司以及產業有一定的了解,對公司三年後的發展,有個想法與信心。
核心持股在配置裡,就像一個大湖,小湖乾枯了,大湖的水讓你依舊可以灌溉,小湖滿溢了,大湖可以蓄洪。
檢視手中的核心持股公司,你看得到它未來三年的樣子嗎?
檢視手中的衛星持股公司,你看得到它未來一年的樣子嗎?
這裡講的是指股市的資產配置。股市的投資組合,追求的是更好的資產成長性,與更低的整體風險。
舉例來說,某檔股票你很看好,但一年把握度高,三年把握度沒那麼高,那應該只能成為衛星持股,持有過多會讓整體組合的風險過大。一年把握度高,三年把握度高,才會是核心持股的候選。
而調整應該看整體,面對市場不理性的上漲或下殺,我常會檢視自己的持股清單,想這些問題:
由於市場先生躁鬱症的個性,常常會出現超漲或超跌的情況。面對市場的動盪,應該做的是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(包括現金比例),是不是經得起市場進一步下挫與時間的考驗(即使市場下挫也能安心持有)。
不隨市場起舞,但保持理性,留意市場波動帶來的機會與風險提醒。不理智的市場裡,你的任何調整都應該是理智的。
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助,歡迎分享轉載,但內容請勿擅改,謝謝!
相關連結提供,需要請自取:
極簡投資APP:https://appurl.io/YBq8LYlh9
護國神山台積電,在近日站上了歷史新高的600元。面對這樣的高價,該買?該賣?相信這樣的疑問也在許多人的心裡浮現。
台積電作為我的核心持股多時,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。整理想法跟大家分享。
台積電在最新的法說會發佈了第四季的財報,除了亮眼的營運績效之外,還有兩個亮點:
台積電一向是能夠將資本支出有效轉為未來的獲利與成長的公司,資本支出的大幅增加,是好消息。
以台積電這樣的大型企業與今年的高基期來講,公司仍然預期未來有雙位數成長,這樣的預估顯示對未來的發展是非常樂觀的(公司近幾年並沒有如此高的成長),而台積電的預估通常相去不遠且有所根據,並不會誇大。
總而言之,公司的基本面與未來展望都非常良好,那麼,在六百元這個價位, 該買?該賣?
目前市場當然是一片樂觀,但先讓我們來看看,台積電可能有哪些風險:
台積電是半導體行業的領先者,持續加大的護城河與領先優勢讓我們不太需要擔心在產業裡的競爭。
台積電最大的優勢是技術上的領先,保持這個優勢需要大量的成本,而越接近極限,所需的成本也會越大,投入與所得的臨界點在哪裡我不知道,但至少5奈米、3奈米的投資確定可行,也確定有市場。一個世代可以做為主力2–3年,即便是退下來的主力,也可能是其他競爭者無法達到的技術水準,這確保了台積電未來幾年的成長。
2. 產業前景
舉凡 5G手機,高速運算,AI,電動車,都是持續成長,持續被投資,在趨勢線上的產業。未來可能還有許多產業冒出頭,但對於晶片的需求,也只會越來越多。
3. 系統性風險
經濟有其循環週期,當經濟衰退期來臨時,投資減少,需求減少,當然產業會受影響,公司會受影響。然而,每一次都衰退後,都迎來來更強大的復甦與榮景。
我們假設未來五年內,將遭遇一次經濟蕭條,那麼就不投資了嗎?怎麼知道,蕭條會不會真的來?會有多大影響?會持續多久?我覺得比較好的做法,是投資有本事度過衰退期,並且彈得更高的企業。台灣有哪一家企業,能讓你買入後,關帳號放個五年呢?
許多人的台積電,也許帳面上都已經有很好的獲利,擔心短期回檔,難免會有獲利了結的想法。但是,我覺得價格漲很多,並不是很好的賣股理由,很多好股票,賣了之後,都蠻難買回來的。
好的賣股理由有兩個:公司營運不如預期或是公司被市場追捧的很誇張。
台積電的營運很好,甚至比預期還要好,所以第一個理由不成立。
台積電2020的eps約20元,目前的本益比約30倍。過往台積電的平均本益比約在20,以台積電的產業地位、前景,跟目前低利率的環境, 預估未來25倍本益比也許還算合理(蘋果的預估本益比約33)。
25倍的本益比,在600元的價位,對應的是24元的eps,這是否已經反應今年的獲利預期?
第二個賣股的理由,我覺得不成立的原因,是台積電現在的價位即便反應的是今年的獲利預期,那也蠻合理的。股價原本就是反應未來預期,反應未來一年蠻高機率會發生的事情,怎麼算得上是過分誇張呢?
以我為例,台積電佔了50%的持股,成本在很安全的位置,基於上面幾點討論,實在沒什麼理由要賣掉一個可以穩穩成長的好公司。
將台積電作為長期的核心持股,帶給我幾個好處:
如果賣掉了,我並沒有把握可以找到另一家公司,有很高把握在未來3–5年都可以帶來穩定的報酬與成長。所以就我而言,就是持有目前所有的,市場也許很熱,股價也會上上下下,但對於這樣的公司,就是持有。
如果手中沒有台積電,現在可以進場嗎?如果心裡有這個疑問,我覺得可以思考幾個問題:
如果你的錢不是閒錢,沒辦法放著3–5年,一來肉已不多,二來跌價風險也高了,也許會有更好的選擇。
如果你希望建立長期投資的核心部位,那麼台積電會是不錯選擇,但應該分批買進。該有的認知是,股價不會一直往上,你可能會遇到比較大的回檔,全球經濟也可能遇到系統性衰退,你能不能有足夠耐心,等待它開花結果呢?
接下來的內容是寫給APP用戶的,正好用台積電為例,來上一堂園藝課:
「長期投資就像種蘋果,投資路上我們都是農夫。」
兆豐金到底多少可以開始買進?什麼價格貴?什麼價格相對便宜?這應該是很多人的疑問,本文提供一種簡單的方式給大家參考。
評估價格的方式有很多種,常聽到的有本益比法,股利法,高低價法,自由現金流折現法等等…
事實上,沒有一種估價法可以準確評估出一間公司的價格。
因為股價反映的是未來,有太多的不確定性,不是公式算一算這麼簡單。
所幸,在某些條件下,估價法還是有效的。今天我們以兆豐金為例,來介紹「股利估價法」。
股利估價法是一種評估股票價格的方式,蠻適合用來評估「定存股」。
在使用估價法的時候,最重要的是了解公司是用哪一種估價法。
簡單來說,如果一間公司的獲利長期(10年)是穩定的,股利的配發也很穩定,而我們買進的目的是穩定配息,那麼就適合用股利法來估價。
台積電單張的價格太高嗎?10/26即將開放的盤中零股交易,將更方便小資族用小額資金買入理想的標的,有哪些好標的適合用零股來存呢?讓我們打破存銅板股的迷思吧
以往在盤中的交易時間,台股的股票最小買入單位是「一張」,一張就是1000股,以股價每股450元的台積電來說,一張股票是45萬元,也就是說,如果正常交易時間裡面要買台積電,你得花45萬元。零股交易就是讓你可以用「股」為單位來買進股票,例如買進台積電100股,就只需要4萬五千元。零股所擁有的權益是一樣的,同樣也可以領股息。
零股交易其實原本就有,但時間是在收盤後,而且是一次性搓合,這樣的問題是流動性比較差(不容易買也不容易賣)。開放盤中零股交易後,有助於零股交易量的提升,對於小資族來講,有了更方便的方式來參與投資好公司,可以像平常買股票一樣來買賣零股,而不用拘泥於過高的單張價格。
很多人存股偏好喜歡十幾塊,二十幾塊的公司,一張一張存,原因是一張一兩萬塊的股票,用零用錢負擔得起,容易一張一張存。但其實如果拘泥於單張的價格,會讓你錯失很多好的存股標的,為什麼呢?主要原因是,穩定賺錢的公司,股價穩定在某個範圍內,但持續越來越賺錢的好公司,股價則會節節上升。如果存股不考慮配置一些後面這樣的公司,是相當可惜的。
我把好的存股標的分成兩種主要類型:
例如多數的金融股,或極簡投資APP裡的「存股最愛」類別。這些公司的獲利模式已經穩定,不需要保留過多的現金來投資在公司的成長,於是將多數盈餘發還給股東,配息相當不錯。存股這樣的股票,最需要考慮的是長期穩定(十年)與合理價格的位置。
有關公司體質與合理價格的判斷請參考此篇文章
隨著經濟與股市從三月股災裡復甦,越來越多新手散戶參與投資,這個問題也越來越常聽到。這篇文章希望能帶給投資朋友一些基本觀念,把握基本動作,你也有辦法自己找答案
投資的方法百百種,技術分析,籌法分析,短線當沖等等…你會看到一些成功案例,但更多是你沒看到的賠錢案例。這些方法不是不好,而是比較不適合多數的新手投資人,那些方法專精很難,如果只會了三分,可能更容易賠錢。而賺了快錢,通常很大機率你會用同樣的方式賠回去。
「關注基本面的長期投資」比較適合多數投資人
找到長期投資標的,不去管短期股價波動,能讓你睡得比較安穩。不花費大量時間盯盤(這樣勝率也沒比較高),也更能讓你從投資與生活中取得平衡。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去討論技術分析,不去預測股價短期的波動,我們用長期投資的角度來告訴你,應該做什麼基本動作。
整體來說歸納為四個動作:確認體質,確認價格位置,避開價值陷阱,近一步了解公司的競爭力與產業未來。前三個是比較基本的,最後一個則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了解。對新手投資人或無法投入時間研究的多數投資者來說,最起碼應該把握前三項。
上市櫃公司會定期發布財報,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司過往的營運成績,雖然好學生有可能變壞學生,但過往十年都是好學生,學壞的機率應該相對低。確認公司體質可以幫助你辨別公司是可以長期投資的,排除地雷股,具體可以參考幾個項目:
金融股向來是存股熱門標的,但近來股價不斷滑落,於是常聽這樣的問題,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大家釐清一些方向
金融股向來以獲利穩定,配息穩定且殖利率佳,而獲得存股族的青睞,一直以來是存股熱門標的。但今年配息之後,股價貼息且一路下滑,接近疫情爆發之初的低點,以熱門存股標的「兆豐金2886」為例,近期股價來到27,相較三月疫情的低點26.2,僅高出3%。這篇文章就來探討,這樣的存股標的與時機,是不是恰當?
我們分成幾個重點來討論這個問題:
我們得思考一下存股的意義是什麼。存股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報酬:藉由穩定的配息,享受複利的效果,進而累積財富,不是以賺價差為目的!這件事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,就是存股標的的選擇必須是「長期穩定」,公司未來的營運我們不可知,但起碼我們可以用過去較長週期的時間的數字來幫助我們判斷。
好的存股標的需要具備哪些特徵?獲利穩定,配息穩定,公司營運狀況穩定,沒有倒閉的風險。以這樣的標準,我們來看看兆豐金是不是適合存股的標的: